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是目前公认的两大可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这两种危险因素往往合并存在,且相互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显示约80%的高血压患者并存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即为血脂异常;对193,784例55岁以下的法国高血压患者调查也显示超过50%患者合并存在血脂异常。
2.3 降压同时降脂对于减少血管损伤具有协同性
降压药物与降脂药物的协同作用还表现在对血管损伤的保护上。动物实验证实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及ARB类药物奥美沙坦可以增强逆转血管重构的作用,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增加ARB类药物对一氧化氮合酶的调节作用,而ARB类药物能够使他汀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逆转血管重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13]。另外,选择30例伴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研究静息和应激状态下他汀和ACEI对血管反应性和血管舒张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静息和应激两种情形下血管反应性的改善更为明显,提示他汀与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结构损伤、血压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叠加作用。
3.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管理
合并存在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患者往往属于高危或极高危,对于该类人群必须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性,在强调血压达标基础上选择优化治疗方案,建议在降压同时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包括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性,确定治疗的目标值。
3.1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的改善能够降低血压,增强机体对于降压药物的反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体重。通过锻炼或饮食控制有效的降低体重能够使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随之降低,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正确的方案能够大大的提高药物治疗的效价比,节省大量医疗经费,具有重要意义。
3.2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血脂异常的存在将会对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产生影响,临床研究证明,有的降压药物对脂质代谢可产生不良影响,降压药物对血脂的不良影响可能会减弱降压治疗的效益。
目前常用的六大类降压药物根据对于血脂代谢的影响不同可分为三个组团:一组是对血脂代谢具有有利作用的降压药物,如1-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即可有效降压,又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血脂代谢。研究显示,临床剂量的哌唑嗪治疗8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下降。另一项研究也证实,哌唑嗪治疗可使VLDL-C和LDL-C水平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但此类药物目前并不作为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在老年人中使用还需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二组是对于脂代谢具有中性影响的药物主要包括CCB类、ACEI类及ARB类药物。荟萃分析显示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依拉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等CCB类降压药均对血脂无影响。对于ACEI类药物的分析认为,该类药物对血脂的作用是中性的,某些半衰期较短的药物还可能具有益处。此外安体舒通、吲哒帕胺对血脂的影响也是中性的,同样归为此类。第三组是加重血脂异常的药物,主要包括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但均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会对血脂产生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分类,对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的降压治疗最好首选对血脂水平的控制有益或呈中性影响的降压药物,如CCB、ACEI或ARB等。大剂量的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有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LDL-C的作用,使用期间需注意复查血脂,必要时调整降脂药。
3.3 降脂药物的选择
他汀类是目前临床处方量第一的降脂药物,被公认具有“多效性”。研究显示,除有效降脂外,他汀类还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同时能够延缓心肌肥厚及纤维化进程,他汀药高血压造成的肾脏功能损害也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明显减少蛋白尿。另外他汀类还与多种降压药物具有协同性,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用他汀类治疗能够使患者多方面获益。贝特类及烟酸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兼有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以及升高HDL-C的作用,对血压并无特殊影响;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与他汀类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
3.4 具有协同作用的降脂与与降压药物联合方案
同时控制血压及血脂并非简单让降脂与降压药物各自为政,而要根据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科学配伍,发挥两类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以获得1+1>2的作用效果。ASCOT研究发现,与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加用阿托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