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0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官网的“专家观点”栏目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题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将改善中国高血压管理”的署名文章,向世界同行分享了中国高血压管理现状以及这一新型降压药将为中国高血压管理带来的改变。
2021年5月10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官网的“专家观点”栏目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题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将改善中国高血压管理”的署名文章,向世界同行分享了中国高血压管理现状以及这一新型降压药将为中国高血压管理带来的改变。本刊特对此进行报道,以增加中国临床医生对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更多了解。
中国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2018年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显示,知晓率51.6%,治疗率45.8%,控制率仅15.3%。由于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知晓率和治疗率低等原因,我国患者就诊时通常已合并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LVH)、肾功能损伤、动脉硬化等,而靶器官损害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高血压患者多病程较长、临床合并症多。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肾疾病比例高达50%。总体而言,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是:患病率高而控制率低,靶器官损害风险高,多伴发心血管疾病等。目前防治现状受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诊断出高血压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药物干预或虽有药物治疗但没有达到治疗靶目标,高血压的控制仍难以改善。
近几十年来,高血压降压理念经历了从“单纯降压”到“靶器官保护”再到“心血管事件链全程获益”的不断进步。在中国高血压联盟等组织机构的多年持续努力下,目前我国高血压整体防控已较前有明显改善,如知晓率提升了将近1倍(1991年仅为26.3%)。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其治疗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因此,高血压治疗决策不仅需要降压达标,临床医生还需要考虑独立于降压之外的额外心血管获益。
全球有多款新型降压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研发走在前列,中国CDE也已受理了ARNI高血压适应证的申请。不同于经典的5类降压药,ARNI是含有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种成分的新型共晶体药物,具有同时抑制RAAS系统和增强利钠肽系统的双重机制。在迄今已发布的14项高血压治疗相关临床研究中表明,相比于ARB,ARNI对收缩压/舒张压、24h动态血压、中心动脉压、脉压等多项评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更为可贵的是,基于利钠肽特有的机制,ARNI还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包括逆转心脏重构、改善肾功能、改善血管硬化等。
在中国,ARNI自2017年心衰适应证获批之后,在中国心衰患者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也观察到了其逆转心脏重构的临床效果,如左室肥厚的改善。基于目前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ARNI不仅可改善心血管事件链的较晚期阶段如心衰、心室重构等,而且涵盖了高血压这个心血管事件链的早期阶段,有可能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的全程获益。在高血压管理的艰辛之路上,每一次药物迭代都是新的突破。亚洲高血压人群具有老年人、高盐饮食人群较多的特点,已有多项亚洲人群研究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降压效果优异,适合亚洲高血压人群使用。我们期待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中国高血压适应证的获批,期待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ARNI类药物能够进入高血压管理中,显著提升高血压控制率,同时又能发挥卓越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成为临床医生新的治疗选择。
注:中国已获批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适应证为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 Ⅱ~Ⅳ级,LVEF≤40%)成人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