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ISH2010]夜间收缩压下降受损对中风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9/27 15:08:0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目的: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态血压监测(ABPM)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能比诊所偶测血压(CBPM)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越来越多的夜间血压降低减少(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报道。为了阐明杓型状态作为中风死亡率预测的地位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个大型的队列研究,研究其预测价值。

    目的: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态血压监测(ABPM)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能比诊所偶测血压(CBPM)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越来越多的夜间血压降低减少(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报道。为了阐明杓型状态作为中风死亡率预测的地位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个大型的队列研究,研究其预测价值。

    方法:基线水平时,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时,11291例患者(平均年龄(± 标准差)54.6 ±14.6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电脑化的国家死亡注册,确定死亡率结果。平均随访5.3年,有566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以昼夜收缩压(SBP)平均值差异百分比计算夜间杓型。
    结果: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夜间收缩压每下降5%,由此产生的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心脏调整风险比(HR)分别为1.13(1.08-1.17),1.18(1.10-1.27)和1.09(1.03-1.14)(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以前的心血管事件,体重指数,平均24小时收缩压)。与正常杓型状态相比(> 10%的降幅,n=5168)反向杓型患者(<0%的降幅,n=927)中风死亡率校正风险比为2.97(1.85-4.76),非杓型患者(“> 0%并”<10%的降幅,n=3,187)中风死亡率校正风险比为1.72(1.13-2.63) 。

    结论:夜间收缩压下降减少是脑卒中死亡率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收缩压升高增加这类事件197%的风险。是否改变杓型状态能降低未来发生中风的危险还有待研究。

版面编辑:沈会会  责任编辑:张衡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中风 死亡率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